“六一”,不应是孩子负担沉重的节日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6-03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“万一跳不好,给我们班丢脸怎么办?”上小学三年级的玲玲被选中参加学校组织的庆“六一”文艺汇报演出。十多天下午放学后都和同学参加舞蹈排练,她脸上甜美的微笑渐渐消失了,巨大的压力和劳累让玲玲感觉儿童节过得真没意思。随着一年一度的“六一”儿童节的到来,各幼儿园、中小学的庆祝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。本该是孩子们盼望已久的“自己的节日”,却被没完没了的庆祝演出搞得很累。

  孩子得了表演“恐惧症”

  伴随着“六一”的临近,中小学、幼儿园放学后,校园里不断传来悠扬的琴声和充满激情的朗诵、歌唱声。舞蹈组的小演员更是反复练习跪、趴、跳等动作,力求做到动作统一,舞姿优美。一段排练之后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。乐曲声、朗诵声、歌舞声充满整个校园,但却感受不到多少快乐的气息。

  元元在一所令不少孩子向往的小学上一年级,平日能说能笑,性格活泼。而会弹钢琴、拉手风琴的他也成为学校音乐老师重点关注的学生。面对小学阶段迎来的第一个“六一”儿童节,本应充满期待和快乐,没想到他竟然有种少年老成的感觉,板着面孔说“过够了”。元元说,在幼儿园过“六一”,就是天天演节目,本以为上了小学就可以逃离演节目的“苦海”,但自己有才艺特长的秘密还是被音乐老师发现了。平时放学后老师经常留下他加班训练,在学校里演完到校外演,平时没事也演,到了“六一”就更不用说了,真是太累了。元元撅着嘴小声说:“现在就害怕老师找我表演节目,快得恐惧症了。”

  元元的苦恼也代表了不少孩子的心声。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告诉记者,每到“六一”,各班老师都会组织学生排练节目,先参加全校的评选,选上之后,要在“六一”这天演给全校的师生和到访的客人看,这种累可能是大人们体会不到的。

  “模式化”表演不可取

  为了文艺演出,不少幼儿园、学校提前一个月前就开始排练了,为了让节目更加精彩,不少学校增加了表演难度,有的干脆减少课时,正常学习时间也搭上了,更有甚者要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的时间,这让孩子和家长都有苦难言。

  记者一朋友的女儿是青岛“小白帆”艺术团的小演员,被选中参加学校的芭蕾舞表演,朋友无奈地说:“孩子被选去跳天鹅湖的主角,可她现在的‘大跳’没有达到要求,只能加紧排练,回家时间比平时晚了一个多小时,看孩子练得那么辛苦,我们也是疼在心里。”

  “孩子累点就累点,毕竟也是一种锻炼,但给我们造成了负担。”一位孙先生告诉记者,孩子上三年级了,吹笛子两年多了,学校这次演出希望他吹奏《姑苏行》,这样的曲目孩子现在根本吹不了。“我们当然支持学校工作,帮着借衣服、请老师辅导等,自己本来工作就忙没时间,但架不住孩子哭闹,只好连自己也搭进去了。”多数家长表示,“六一”节本来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节日,可孩子过得比平时都累。一名家长的说法很有代表性,“庆祝孩子的节日是好事,但不一定要规定孩子表演的方式。本来儿童节就是为了让孩子更轻松,但现在却成了孩子们的负担,也变成了家长的负担,以前的儿童节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长,不一样过得很快乐吗?”

  把节日真正还给儿童

  “每年都同一个模式,我们和孩子都有点烦,孩子还得辛辛苦苦排练节目。”针对家长的意见,青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周民书告诉记者,“六一”是儿童的节日,一定要充分重视和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意见。幼儿园、学校在组织排练节目时,要注意结合孩子的兴趣特点,发挥其特长,不能增加孩子的负担,要使其尽量地轻松愉快,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。庆祝“六一”其实可以探讨点新的形式,比如,让孩子们利用这个时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,这样既能让孩子们的节日丰富多彩,又不至于为过节所累。

  记者从青岛多所中小学了解到,他们大多采取了节目汇演和各种参观游览活动来庆祝“六一”。节日前,广饶路小学组织学生参观青岛山炮台遗址纪念馆,学生们兴奋地表示,可以在游玩中长点见识,喜欢这种过节形式。而青岛市实验小学也别出心裁,在“六一”节里,老师表演节目给学生看。

  周民书表示,儿童是天真烂漫的,作为教育工作者只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,无论什么形式,让每个孩子在其中得到满足感和自豪感,才能真正让“六一”成为儿童自己的节日。

  ■本报记者 孙军

  • 最新内容
  • 相关内容
  • 网友推荐
  • 图文推荐